有一句话很有意思,“远香近臭,远亲近仇”。距离产生美,亲情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。这个道理刘梅原来不懂,直到婆婆遇上妈,家里整日硝烟四起,大家都疲惫不堪的时候,刘梅才惊觉。如果强求住在一起,矛盾只会不断激化。于是刘梅和老公韩强商量后,在同一个小区给妈妈租了房子分开住,既能相互照应,还各有各的自在。

1
刘梅和韩强都是独生子女。刘梅的父母是单位退休职工,前两年,刘梅的爸爸过世后,妈妈就一个人住。
而韩强的爸爸早逝,婆婆一个人把韩强拉扯大。婆婆一直跟刘梅一起住,做做家务带带孩子。平时晚饭后一家四口三代人去散散步、吹吹风、聊聊天,日子过得挺美。
但这种平静被打破了。
刘梅的妈妈洗澡的时候不小心摔倒,头磕到洗漱台,去医院检查轻微脑震荡。虽然妈妈很快出院,但刘梅实在放不下心,说什么也要把妈妈接到家里来住。
关于养老问题,刘梅和韩强早在结婚的时候就达成一致意见,刘梅妈妈老的时候要接来一起住的。关于这一点也曾和婆婆说过,婆婆并没有反对。
刚开始,刘梅的妈妈和婆婆还能和平相处,做饭的时候一起搭手,也会一起带着儿子去晒太阳,说话聊天都挺正常。
其实刘梅和韩强一直偷偷观察两个老人的相处日常,心里绷得紧紧的,就怕老人之间谁也看不上惯谁,惹出不快了闹脾气。不过如今,夫妻两放心了。
但事实很快打脸,刘梅和韩强还是高兴得太早了。
矛盾接二连三,从偷偷跟自家孩子告状上升到当面争吵,妈妈说憋气,婆婆说委屈。刘梅和韩强哄好了一个,另一个又说不公平偏心了,被嫌弃了,怄气不说话。
原本热热闹闹的家庭氛围降到冰点。

2
最先引起争议的是日用消费。
刘梅妈妈是有级别退休的,每个月的退休金6000多块钱。老人物质欲很淡,但很舍得花在外孙身上,吃穿用,往精致品质去买。
但婆婆没有退休金。家用开销以及零用钱都是刘梅和韩强每个月给的,每个月4000元。婆婆用不完的就让婆婆自己存着,不够的再给。
对此,婆婆先有了想法。状似不经意地跟韩强说,“亲家那得意样子,仗着自己有退休金就东买西买,做给我看的吗?搞得我这个奶奶不爱孙子似的。”
韩强说,“多一个人爱孩子是好事,丈母娘肯定没有其他意思。别多想了。”
刘梅的妈妈也有意见,私下跟刘梅说,“花钱倒没什么,但是梅头肉一买买两斤,一顿吃不完,下一顿还要吃。我是吃也不是,不吃也不是。你看我买菜做饭,都是刚好够吃,顿顿新鲜。”
刘梅的妈妈吃东西要求比较高,本身肠胃不太好,另外因为有钱有底气,只要她买菜,都是黄牛肉、土鸡、斑节虾、大闸蟹等比较好的食材。
刘梅说,“生活习惯不同,求同存异就好了,剩菜你不想吃就不吃,我们吃。”
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矛盾,刘梅和韩强合计后,决定把每个月的家用放在客厅的抽屉里,两个老人谁买菜谁用。另外韩强额外给他妈妈零用钱。
本意是既可以保护婆婆的自尊心,也能约束妈妈过度消费。但显然这样做也不好,婆婆觉得拿走了自己的管家权,妈妈觉得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。
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新的矛盾聚焦在刘梅的儿子身上。
刘梅的儿子源宝马上就要读幼儿园了,对于就读的学校婆婆和妈妈吵翻了。
刘梅所在的小区没有公立幼儿园,私立幼儿园一个学期的学费都在1万元以上。小区旁边有个城中村幼儿院,一个学期学费4600元。离小区7公里远的地方有个公立幼儿园,一个学期学费3000元。
刘梅的妈妈认为,刘梅和韩强上班早下班晚,接送孩子都是老人的事,优先选择近的。在这基础上,选择综合服务更全面的私立幼儿园。
刘梅的婆婆认为,幼儿园学不到多少东西,离家近没错,但便宜为主,城中村的幼儿园就很好。
刘梅和韩强也有有点犹豫,确实老人负责接送孩子,得尊重老人的意见。至于学校,私立的确实很贵,钱当然是能越少花越好。毕竟孩子教育费,两个老人的养老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。
“小孩的教育要从小抓起,难道让他吃我们吃过的亏吗?”刘梅妈妈说着就提高了声音。
“你的意思不就是我没有文化吗?我没有文化照样培养出韩强。读个幼儿园花10万块钱以后就是人才了?”刘梅的婆婆不甘示弱。
“你可别乱带帽子,我可没有贬低你的意思。我只是觉得在能力范围内可以给孩子更好的。能拍板的人来说意见好吗?”刘梅妈妈坚持己见。
“我没有钱就没有发言权了?这是我的孙子,你没来的时候我带大的。”刘梅的婆婆有点悲愤了。
为防止矛盾激化,刘梅拉着妈妈进了房间,韩强则安抚婆婆。
“你这婆婆也太敏感了。把我当恶人了。”刘梅妈妈气得甩开刘梅的手。好说歹说才消气。
而韩强更难,“你是不是嫌弃我没用,我做什么都不对,说什么都错。你们自己住吧,我走。”
韩强揉了揉太阳穴,“妈,你说什么傻话,你不住在家里,你去哪呢?你舍得源宝呀?别生气了。一家人不兴这样。”韩强倒了一杯水给妈妈。
后来,刘梅和韩强带儿子源宝去上体验课,源宝自己喜欢私立学校,也就读了私立学校。
虽然时间过去了,但刘梅的妈妈和婆婆有了几次争论之后,心里都有了疙瘩。
有时候刘梅做好了饭菜,一个说还不饿,一个说没胃口。再去散步谁也不愿意同去了,一个在家看手机,一个去广场跳舞。除了对孩子一样亲热,两个老人之间再也没有谈笑风生。

3
刘梅辗转难眠。想想以前,婆婆经常给她妈妈寄土特产,红薯粉、红心猕猴桃、芒果等,以及自己酿的柠檬和鸡皮果。妈妈也会给婆婆买一些补品,有时看到好的衣服也多买一件给婆婆。
其实在刘梅看来,两个老人都好,偏偏住在一起感情没变好,反而更差了。照这样下去,势同水火,家里每个人都会煎熬。
刘梅思来想去,心生一计,和韩强一商量,韩强也说好。于是刘梅主动找自己的妈妈沟通。
“你的意思是让我搬出去住?就在这个小区另一栋楼?”其实刘梅不说,她也觉得和亲家住在一个屋檐下不是办法。
“其实你们都是为了我们好,只是生活和消费习惯不同。虽然是分开住,但只是几步路的距离,但好处很多,你一个人住随性自在。”
“那为什么不是你婆婆搬出去住?”刘梅妈妈不太服气。
“婆婆没有收入,一直跟我住也习惯了,源宝也依赖她。如果让她出去住,哭哭啼啼说我们把她赶走了,那怎么办?但你不会呀,我妈是什么人,知书达理,心胸开阔,一定会理解的,是不是?”刘梅脸上都笑出褶子了,自己的妈心中有数。
“就你嘴甜,我看你们夹在中间我也难受,搬出去就搬出去吧。”刘梅妈妈很快答应。
“你搬出去而已,可别不要我和源宝,常走动,多联系。”老大不小的刘梅抱着妈妈撒娇,惹得妈妈跟着笑了。
刘梅妈妈搬走之前和婆婆聊了一次天,大概是相互道歉吧。
不出所料,刘梅妈妈搬走之后,家里清净了许多,没有吵吵嚷嚷,也没有冷战的窒息了。
两位老人又渐渐恢复了以前的关系,能聊能说,关系不说很好,但绝对不差。
婆婆买菜炒菜的分量少了,顿顿新鲜。而源宝,陪伴玩耍主要是婆婆,读书教育主要是妈妈,两位老人一起照顾源宝,合作无间。
刘梅妈妈也说亲家不易,让刘梅多体谅。
婆婆要是看到刘梅两三天不去亲家那里,就催着过去看看。
看来,让婆婆和妈妈分开住的决定是对的。

4
“远香近臭,远亲近仇”,在感情的世界里,人和人之间会因为距离而对对方产生感情变化。亲情也是这样的,尤其是亲家最好不要住在通一片屋檐下。民间就有俗语,“亲家登门,不值半文”“亲家不往来,两边多安康”。
从刘梅婆婆和妈妈之间的相处故事中,我们可以明白两个道理:
亲家尽量不要频繁往来,更不能住在一起。所谓亲家,是因为子女结婚而产生关联的。虽然是亲家,但没有血缘关系,属于后天的亲戚,其中很是微妙。
子女结婚的时候,亲家之间谈的是彩礼婚房酒席,是给多少拿多少的问题。这本是一种别样的“对立”。具体到家庭中,也会涉及到我的儿子对家庭的贡献大, 你的女儿付出少的比较。尽管这些不应该被量化,但在老人眼里,都会分得清清楚楚。
如果亲家往来少,没有碰撞和摩擦,就会把对方当成稀客,热情对待。即使不太认同对方的价值观和生活观,也会按下不表。但当亲家住在一起,整日低头不见抬头见,难免会为各自的子女打抱不平,或者即使没有明面上的吵架,但跟各自的子女碎碎念,也会间接影响夫妻关系。

独生子女在赡养老人的时候,要兼顾双方父母的距离。基于前面所说的,独生子女赡养老人时,即使房子足够大,也不要让双方父母住在一起。可以在同一栋楼的不同楼层,或者同一个小区的不同楼栋,或者小区附近租个房子,让双方父母分开住。
分开住大家都有独立自由的空间,可以随心所欲的过日子。而且年轻人也不用做“夹心饼”或者“双面胶”左右为难了。
专注起名30年,已为30000+宝宝和10000+企业店铺赋予美名,大师微信号:stc383,如需大师人工起名,可以加微信,备注:VIP,否则不加!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bingju.com/12259.html